日前,陕西省三原县山西庄村村民荆高峰反映,其1998年考试成绩以及学籍档案被同年级一名叫李敏的同学冒用,李敏后来进入当地教育局工作。此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4月21日,陕西省三原县纪委、监察委公布一起学籍顶替事件调查处理结果,冒名顶替者及相关责任人共7人受不同程度处分。
根据核查结果,三原县纪委、监察委决定对7名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其中给予冒名顶替者李敏开除处分,相关违法问题线索移交公安机关查处;给予李敏之母温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原安乐乡中学校长王某留党察看两年处分,降低退休待遇处理;给予原西阳职校招生工作负责人席某开除党籍处分,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给予原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张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记过处分;给予原教育局人事股干事乔某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给予原招办管理公章的杨某降低退休待遇处理。
冒名者母委托校长找关系
顶替他人学籍
据三原县纪委、监察委核查,冒用荆高峰身份上学就业的三原县教育局干部真实姓名叫李敏,与荆高峰为同届学生。1998年9月,安乐乡中学校长王某受李敏之母温某请托,帮李敏联系职校就读。王某随后与三原县西阳职校招生工作负责人席某一道,在明知李敏不符合招录条件的情况下,冒用符合招录条件但未参加复试的荆高峰的学籍档案,更改李敏学籍档案信息使其与荆高峰学籍档案基本一致,并补充了中等专业学校报考志愿卡。1998年10月,李敏持更改为荆高峰名字的学籍档案在该校就读三年,2001年7月毕业。
1998年11月,李敏在其就学地管辖派出所以荆高峰名字落户。上学期间,李敏办理了名为荆高峰的身份证。2001年8月,李敏毕业后将冒名的户口迁回三原县并一直沿用至今。此后,李敏在档案资料未被严格审核的情况下,先后在西阳镇武官幼儿园、西阳中心幼儿园、三原县教育局职教股工作。
幼儿园公示栏内,李敏冒充荆高峰的照片
荆高峰:
难道不该给我补偿吗?
对于处理结果,被冒名者荆高峰态度如何?记者采访了荆高峰。听到这个处理结果,荆高峰表示有些难过,她反问记者,“如果你们的身份被冒用了20年,你们会怎样。”荆高峰说,她的心情很委屈,觉得这样的处理不公平。
“她冒用了我的身份这么多年,侵犯了我的姓名权,对我的名誉和精神有损失,难道不应该给我补偿吗?”荆高峰说,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被冒用后,一共见过李敏两次,但两次的沟通都不太愉快。此后,李敏的亲戚曾经和荆高峰联系过,表示愿意给她两万元钱,让她不要再纠缠此事。荆高峰觉得,这不是2万元钱能解决的事情,她更担心李敏会继续使用她的身份。对此问题,荆高峰也一并得到承诺“她姨说,也不影响我。”据三原县纪委、监察委调查结果,上学期间,李敏办理了名为荆高峰的身份证。2001年8月20日,李敏毕业从杨陵派出所将冒名的户口迁回三原县并一直沿用至今。李敏的违法问题线索已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两个“荆高峰”相见
荆高峰告诉记者,她目前定居在西安,自己本来是个会计,孩子出生后辞去了工作,但一直在外面做兼职。去年6、7月份知道了身份被冒用的事情后,她一直在为讨个公道四处奔走,就辞去了兼职的工作,爱人也有工作,生活还算稳定。
荆高峰表示,刚知道自己的身份被冒用后,一直想得到公平的处理结果,知道相关部门介入后,她觉得有了希望,但得到这样的处理结果,荆高峰表示不公平。
对于接下来该怎么办,荆高峰表示,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事件回放:
荆高峰是三原县安乐镇人,从小学到初中的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1998年,16岁的荆高峰中考,她选择考中专师范,然而在发榜时她却找不到自己的成绩,学校告知她的档案学籍也一同丢失了。年轻的她没有多想,自此陷入落榜的痛苦中,心灰意冷之下选择复读一年上了高中,最终上了阎良一所大专院校。
2017年7月,与安乐镇相邻的西阳镇一位远房亲戚来到荆高峰家中,与她父亲荆俊杰闲聊中,亲戚说,“你女子荆高峰在我们镇上幼儿园当园长,很让人羡慕。”这让荆俊杰十分诧异,女儿明明在西安,怎么会去当园长?但亲戚信誓旦旦的语气看来并非开玩笑,还称这个园长也是安乐镇人。如果说是巧合,荆俊杰绝不相信,便将此事电话告知了荆高峰。
这时,荆高峰再细想起当年自己落榜的种种细节,才猛然觉得不对劲——即使落榜也应该有成绩,更奇怪的是自己的档案学籍也在那次考试中莫名丢失了。于是她委托父亲去了一趟西阳镇幼儿园,幼儿园工作人员称他们园长的确叫荆高峰,但两年前已调到了三原县教育局。在幼儿园一处公示栏内,荆俊杰看到了这名园长的照片,拍照后发给了女儿。经过仔细辨认,荆高峰终于认出,这是和自己同一年级的同学李敏。
为什么李敏要用荆高峰这个名字?“那时候大家都还小,啥都不懂,许多事情只能由父母决定,说起来我也是受害者。”面对记者,李敏承认冒用了荆高峰学籍档案一事,并表示当时是母亲的一个朋友经办的。“当时用你名字上学我就知道了这事,是我们过错在先。”李敏说,对于这些年一直没有主动联系荆高峰她很抱歉,此前也曾多次去西安想向她道歉,但始终未能如愿。
一位执教已40多年的教师介绍,那时候中专考试由于名额有限,难度不亚于现在的高考,一个县每年能考上30多名已属不易,“由于中专考试只有应届生有资格,许多第一次考试失利的学生,复读一年后便会托关系冒用其他应届生的学籍档案进行考试,更有甚者会连别人的成绩也一并窃取,再伪造一套对方的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上学。”对于此次顶替事件中,顶替者20年来一直使用他人姓名上学、工作,这位老师称,那时候户籍都是由乡镇政府管理,如果有“门路”便可以修改,“这种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
(编辑:鸣 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