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村庄沙土地变千亩荷塘 百姓莲花香里说丰年

  来源:中新网周口韩章云2016-11-0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曾经的荒草河滩地,如今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在河南省西华县红花集镇杜岗村,一年多的时间,这个曾经贫穷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色种植、畜牧养殖、板材加工……在周口市纪委的精准扶贫工作支持下,杜岗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就业,曾经的沙土地也刨出了致富奔小康的“金豆豆”。

中新网周口11月4日电(韩章云)曾经的荒草河滩地,如今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在河南省西华县红花集镇杜岗村,一年多的时间,这个曾经贫穷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色种植、畜牧养殖、板材加工……在周口市纪委的精准扶贫工作支持下,杜岗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就业,曾经的沙土地也刨出了致富奔小康的“金豆豆”。

11月初,北方气温逐渐走低,寒冬临近。杜岗村贾鲁河岸边的900余亩藕塘也即将迎来丰收。

“现在莲藕的收购价是2.3元,预计每亩产藕5000斤,今年的收入就很可观了。”周口市纪委派驻杜岗村第一书记王献华告诉记者,挖藕的人工费用平均一天100元,这让目前正处于农闲时期的村民有了短期工作和收入。

杜岗村是西华县城北的一个红色革命老村。1938年,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与另外两支游击支队在此会师并进行整编,成立了新四军游击支队。目前全村有人口3860人,14个村民小组,农忙种地、闲时务工是村民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2015年,周口市纪委将杜岗村确定为定点扶贫村,并派出精兵强将进驻该村。扶贫工作队通过调研识别确定贫困户143户、543人。“识别精准、帮扶精准、产业精准,摸清底子、理清思路、找准路子”,是工作队安排每一步工作的指导思想。

“杜岗村的土地都是沙土薄地,‘种树不成苗,种粮打半瓢’,靠传统的‘麦茬豆、豆茬麦’种植方式,群众很难致富。”王献华告诉记者,村庄紧依贾鲁河,河边的滩涂地很适合搞莲藕种植。

工作队依托周口市纪委、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与北京新发地联系,成功引进了北京新发地菜篮子项目——莲藕种植。目前该村900亩荷塘,已经让老百姓从夏到冬受益匪浅。

“夏天,很多人来村里赏荷花、钓鱼,带动了村里的农家乐,冬天莲藕收获,直供北京市场,根本不愁销路。”王献华介绍说,莲藕种植基地优先让200多名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明年计划种植2000亩莲藕,延长产业链,将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对于杜岗村的143户贫困户,周口市纪委书记王富兴非常关心。“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有不同的致贫原因,我们要深入下去,了解透彻,真真正正把联系户家庭情况摸清楚,把致贫原因摸清楚,把脱贫计划制定清楚,把脱贫成效落实清楚。”

驻村工作中,周口市纪委围绕“精准”下足功夫,一户一个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动员16家企业围绕招工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慈善等对贫困户提供帮扶。目前全村143户贫困户,全部结上了新的“亲戚”。

传统养殖是杜岗村的优势,但是对于贫困户而言,搞养殖的瓶颈除了启动资金,还有观念的转变。

“搞养殖投资很大,贫困户家里本来就穷,贷款都没什么可抵押的,他们也不敢贷款。”王献华介绍说,为了转变贫困户的思想,工作队通过家访、村里开会,广播不间断的宣传,向群众普及金融知识,提供资金帮扶服务。目前已帮助22户贫困养殖、种植户申请贷款350余万元,投产养牛、养羊、养鸡,并初见效益。

蔡自勤就是受益的农户之一。今年61岁的蔡自勤,妻子残疾,儿子没有工作,一家人的收入大部分用来看病,生活贫困。工作队走访了解情况后,帮助其协调贷款办起了养鸡场,还请来技术人员对他进行饲料、免疫、技术方面的指导,目前养鸡场效益良好。

“现在养鸡场有6000只鸡,每天产蛋650多斤,淡季的时候能卖到二块九,现在天冷行情越来越好,每斤能卖到三块五。我加入的那个养殖合作社每天下午都来收蛋,也不拖欠钱款,这样差不多两年就能还清贷款了,俺老伴天天乐得合不住嘴。”说起自己的养鸡场,老蔡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让贫困户既“富口袋也富脑袋”是工作队的宗旨。驻村工作队在村子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倡导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改善了邻里关系,营造了和谐之风。

每当夜色降临,杜岗村的文化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现在,我们也能跟城里人一样健身跳舞啦!”“自从纪委工作队来了以后,全村人都吃上自来水了。”“这一年多,村里大大小小的路都翻修了,马上村里通往县城的路也要开始修了”……提起驻村工作队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而等到明年莲花飘香时,又会是一个丰收年。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