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北京娃有板有眼做蜀绣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19-07-1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一边是巴蜀绣娘手中的绝世精品,一边是活泼好动的北京小学生,看起来毫不搭界的两个事儿,却在通州区徐辛庄小学的课堂里融合了起来。



一边是巴蜀绣娘手中的绝世精品,一边是活泼好动的北京小学生,看起来毫不搭界的两个事儿,却在通州区徐辛庄小学的课堂里融合了起来。

学了两个学期的孩子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能完成一件简单的作品。

“这个色彩搭配的好,很有想象力”“这个用钩边的针法遮住不整齐的边缘会更精致一些”。通州区徐辛庄小学的专用美术教室里,来自成都市郫都区的蜀绣老师马圣航辅导着课外社团的孩子们。这是本学期最后一堂蜀绣课了,孩子们都格外珍惜,排着队请老师指导。他们一针一线、有板有眼的样子,很难想象这是一批学习蜀绣还不到一年的小学生。

孩子们的作品别有一番童趣。

蜀绣又名“川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悠久历史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与苏绣、湘绣、粤绣并列为我国四大名绣。从去年开始,通州区徐辛庄小学、潞河中学等5所学校分别引入了蜀绣课程。“课程一推出,30个名额很快就报满了,意外的是还有很多男生愿意参加这个社团。”徐辛庄小学校长蔺再斌介绍。

丝线、绸布、绷子、钢针,是蜀绣工艺的基本要素。

为了教好这些孩子,引进课程的同时,项目负责人王京特地三赴蜀绣发源地——成都市郫都区,请来5位老师专职任教。马圣航老师是四川人,曾跟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易启明学习。

通过学习蜀绣,孩子们在审美和劳动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为了让从未接触过蜀绣,甚至没摸过针线的孩子们快速掌握蜀绣的基本技法,马老师改用棉线代替丝线,这样孩子们操作起来就容易得多,等手法逐渐娴熟起来,再改用丝线。

宋梓豪上课协助老师为同学服务,自己的作品要回家完成。

5年级的宋梓豪是个细心又懂事的孩子,8岁起就跟着妈妈学习钉扣子、缝衣服。一次,马老师看他绣得比较快,就安排他帮助同学们分线、剪线。宋梓豪不慌不忙地站到讲台旁,把一团团棉线逐个整理好,摆放整齐……从那以后,他就成了马老师的小助手。

徐辛庄小学的10名学生参加了通州区特色实践课程展示活动,来宾们赞叹不已。

短短两个学期的课程快要结束了,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通州区特色实践课程展示活动中,徐辛庄小学的蜀绣展示让来宾们赞叹不已。蔺校长表示:“孩子们在这么小的年龄就接触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他们能坐得住,能拿出作品来,这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编辑:月儿)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