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茶日”诞生 习近平致信!20亿茶人看过来

  来源:中国网·中国习观2020-05-2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今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表示热烈祝贺。《中国习观》带您了解“国际茶日”。​

今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茶日”系列活动致信表示热烈祝贺。《中国习观》带您了解“国际茶日”。

为什么设立“国际茶日”?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茶文化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联合国大会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产业、茶文化的高度认可,必将对推动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繁荣产生深远影响。今天,世界各地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国际茶日”活动,中国活动以“茶和世界 共品共享”为主题,设立茶扶贫、茶文化、茶体验、茶消费、茶旅游等板块。在线上展示茶叶和茶文化,动员更多公众走近茶、认知茶、品茗茶。真诚欢迎各界朋友踊跃参与其中,关注种茶者,乐做爱茶者,成为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

韩长赋提出了三点倡议:一要狠抓质量,坚持为民兴茶。二要引导消费,提倡健康饮茶。三要扩大交流,践行开放促茶。

香飘世界的中国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茶文化发祥地。从古至今,中国人世代种茶制茶。以识茶为荣,饮茶为乐,茶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千百年来,茶从中国出发,沿着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受到了各国人民喜爱。截至2019年底,我国茶园面积约4500多万亩,茶叶年产量约280万吨,分别占世界的60%和45%,稳居世界第一位。

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在我国茶叶十大出口省中,浙江出口量和出口额居全国第一,福建出口额出现31.58%的增长。贵州和湖北是出口增长最快的省。

目前,中国有15项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其中,茶类遗产系统占有2项;此外,在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公布的36项第二批中国GIAHS预备名单中,茶类遗产系统有6项。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秘书长魏有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我国春茶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农业农村部的坚强领导下,茶产业不误农时抓好采收、打通堵点全面复工、创新方式促进产销衔接、强化监督确保质量,正常生产和流通秩序逐步恢复。习近平总书记为“国际茶日”致信,为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提振了茶农、茶企的信心。

茶产业未来前景如何?

茶,是艺术,是文化,是传承,也是数百万人的生计。随着我国茶叶产量产值不断上涨,出口量出口额不断增加,茶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具有巨大潜力。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国际茶日”目的是推动茶产业的宣传和进一步发展,让全球各国在庆祝活动中不仅把茶叶当成是一种商品,也要将其视作是一项遗产和小农生计的基础。

贵定云雾茶山采茶——茶之韵 王洪兴/摄(贵州省网信办供图)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考察调研,察看茶园种植情况,与现场茶农亲切交流。习近平说:“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能够在这里脱贫奔小康,做好这些事情,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茶叶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是部分贫困家庭的主要谋生手段,当前,茶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精准扶贫计划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做好茶产业扶贫对于提高当地茶农收入,提高我国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网上直播带货成潮流。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9年间,我国茶叶线上规模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截至2019年,茶叶线上市场规模达到235亿元,相比于2018年,增长了14.6%。电商在茶企眼中成为一块能够越做越大的“蛋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电商平台的作用更加凸显,为帮助茶企茶农纾解销售难题,淘宝、京东、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纷纷发起抗疫助农活动。随着线上交易市场规模不断增大,茶叶线上销售将成为潮流。

中式茶饮前景广阔。我国茶产业已形成全产业链,上游种植采摘、中游生产加工、下游销售市场、以及向后延伸的市场,如新式茶饮。据调查,截至2018年,中国现制饮品门店数达45万余家,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达900亿元。中国新式茶饮市场的兴起,标志着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热情正在不断上涨。茶企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除了需要了解外国受众的饮茶习惯,针对出口国研发适销对路的茶产品外,更需要注重中国茶文化的推广。

(编辑:鑫果)



“国际茶日”诞生 习近平致信!20亿茶人看过来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