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央视财经频道的《正点财经》节目对近来直播行业的乱象进行了曝光。除了强调辛巴售卖假燕窝、罗永浩假羊毛衫两件事的恶劣性外,央视还特别提及了一个名为浙江巴赫厨具的公司。
这次点名让大家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各大主播屡屡翻车的过程中,涉嫌虚假宣传的商家其实也难辞其咎。比如这次被央视特地拎出来说的德国康巴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这个依靠微商起家的厨具品牌,近半年来靠着庞大的分销体系,取得了不俗的销量。但在消费者口中,康巴赫锅具的风评却普遍较差。
“粘锅严重!还不如我妈大集上30块钱买的锅好用!”、“我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起皮了。所以大家慎重!”、“脱层,结垢,清洗不掉,真的不如批发市场的普通铁锅。”诸如此类的评价在网上随处可见。
不仅如此,康巴赫一向以“德国高端品牌”为卖点,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本土企业。
今年9月份,知名媒体家电圈就扒出康巴赫的背后运营者,是浙江一家名为巴赫厨具有限公司的小微企业,员工不到50人、社保参保人数只有9个人,曾因虚假宣传问题被当地监管局两次处罚。
在央视点名批评之前,《消费日报》也曾对其报道批评,称德国康巴赫过度沉迷于营销手段,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擦亮眼睛。
某某斯、某某尔、某某顿……近几年,像康巴赫这类标榜国外品牌的假洋鬼子其实在国内很常见,比如瓷砖界的马可波罗、家装领域的欧典地板、服装领域的华伦天奴、乳品市场的美国施恩。
这些假洋鬼子各有各的假,但它们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中国制造”缺乏自信。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占据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制造业份额,但对于品牌塑造和营销策略的落后,却使得无数假洋鬼子在中国市场肆无忌惮地横行。
而“假洋鬼子”们也看准这个机会,强行给自己套上一个外国血统,要么是跑到国外注册一个空头商标,给自己起一个好听的“洋名字”;要么是直接在外国地区注册一个公司,再通过“官方合作”的手段在国内卖货,比如前阵子大火的元气森林。
其中,最老道娴熟的鬼子莫过于康巴赫了。2020年12月,为了让自己与德国血统沾亲带故,康巴赫不惜重金收购了破产两次的德国不知名品牌。
毫无疑问,品牌方试图通过这样的投机行为来提高利润,对消费者是一种欺骗行为。不论是看似来自日本的元气森林,还是试图标榜“德国血统”的康巴赫,都折射出了中国商家对品牌自信的缺乏。长久以往,中国本土究竟还能不能再诞生第二个李宁?
(编辑:鸣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