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件文物精品揭秘战国“第八雄”古中山国

  来源:中国新闻网林春茵2021-05-1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战国雄风——古中山国文物精品展”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在福建博物院展出

近200件文物精品揭秘战国“第八雄”古中山国

络绳窃曲纹铜壶。 林春茵 摄

   中新网福州5月16日电 (记者林春茵)16日,来自古中山国的近200件(组)精美文物正在福建博物院预展,揭示古代中国北方戎狄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引起了业界关注。

近200件文物精品揭秘战国“第八雄”古中山国

磨光压划纹黑陶盖豆 林春茵 摄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文物精品展”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在福建博物院展出,系由福建博物院与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推出,展出近200件(组)古中山国的精美文物,包括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陶器、骨器等。中新网记者先行探馆,尝鲜这一文化盛宴。

近200件文物精品揭秘战国“第八雄”古中山国

错银铜双翼神兽 丁清华 摄

   据介绍,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前296年)是东周时期白狄部落鲜虞氏在今天的河北中南部建立的国家。存世200多年来,中山与燕、赵、魏、齐诸强抗衡,留下了中山、燕、赵、韩、魏五国相互称王的历史经典,成为“战国七雄”之外的“第八雄”。

近200件文物精品揭秘战国“第八雄”古中山国

凤首提梁铜盉。 福建省博物院供图

   西汉末年,刘向编撰的《战国策》中有《中山策》,把中山和战国七雄同等对待。无论陈子昂“中山相”的赞颂,还是曹雪芹“中山狼”的讽喻,皆与中山国有关。

   两千余年来,由于史载缺略,文物遗迹湮没地下,谜一般的中山国,鲜为人知。1974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发掘了中山王墓,勘探了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揭开了中山古国之谜。

近200件文物精品揭秘战国“第八雄”古中山国

龙首形金衡帽

   在两座中山王墓及城址内外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等文物,其中尤以陶人俑拜山、磨光压划纹黑陶盖豆、错银铜双翼神兽、错金银铜犀牛屏风座、铜“山”字形礼器、铜圆壶等精品为最。

   福建博物院社教部讲解员刘洋介绍说,从中山王墓出土的文物,与战国晚期的赵国、魏国文物相近,但又出现许多反映游牧民族的帐幕构件和具有明显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风格的青铜饰品,体现了先秦时代戎狄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

近200件文物精品揭秘战国“第八雄”古中山国

错金银铜犀牛屏风座。 丁清华 摄

   在关于古中山国的众多出土的文物中,最具史料研究价值,为认识古中山国起到关键作用的,要数中山王厝墓出土的中山三器,上有铭文。此次展出其中之铜圆壶,出土时壶内盛满清水,壶的腹部上刻有中山国君对父亲王厝的悼词182字。

   中山三器其余两件以图片展出。其中一件是一个铜方壶,上刻有四百五十个字,其中有八个字尤为重要:“皇族文武,桓祖成考”。经考证,这八个字记载的是中山国历代君主的一个名号,包括历代君主的顺序,填补了《史记》当中对中山国记载的空白。

近200件文物精品揭秘战国“第八雄”古中山国

中山国文物铜圆壶(局部),壶的腹部上刻有中山国君对父亲王厝的悼词182字。 林春茵 摄

   中山三器另一件是铁足铜鼎。铜身铁足,足有六十公斤,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铸造工艺。大鼎上的铭文,除了记载中山国相邦司马赒帅兵攻伐燕国的史事,还有大段警示后代的一些文字,为中山国的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文字依据。

   此次展出的文物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考古、艺术和科学价值,突出了独具特色的游牧民族个性,诠释了中山国在其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片段。

   一件“龙首形金衡帽”由纯金制成,龙首两腮外侧装饰卷云纹,鼻前端两侧饰有卷云纹,口部微启露出交错的牙齿。这件器物铸造工艺精良,龙的形象十分传神。

近200件文物精品揭秘战国“第八雄”古中山国

簋(guǐ)形铜灯。 福建省博物院供图

   又有一件“凤首提梁铜盉(hé)”,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和水器。铜盉的弓形提梁两端铸成龙头形象,盉的流口做成凤头形象,其颈部上扬,口部微张,似在婉转啼鸣,姿态矜持优美。

   还有一件“错银铜双翼神兽”出土一对共四只,双翼神兽长40厘米。神兽曲颈昂首怒吼,两肋生翼,四肢弓曲,跃跃欲起。通身错银,身躯为卷云纹,兽翼有长羽纹,底部铸有铭文。

   在展览中,一些中山国与军事、打猎相关的车马器、兵器等文物尤其罕见。其中,展品错金银铜犀牛屏风座与折叠式方形小帐构件为一组。刘洋表示,这些呈现中山国外出搭建帐篷时所用到的工具,“可以活动,可拆卸,呈现了工艺构造的精巧,也呈现出了草原民族的特色。”

   有些文物因造型独特,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已经未展先热。比如一盏簋(guǐ)形铜灯,高15.2厘米,口径18.2厘米,盖顶设有可转动的支柱形钮,钮的上端有一环,盖口一侧用合页连接簋身,使灯体与灯盖开合自如。点灯时翻开灯盖,把顶端支柱放倒,保持灯体稳定。闲置时将盖合起,簋身和盖紧密扣合。记者发现,这盏出自于王厝墓的铜灯因其造型有趣,被称为象“2000多年前的地雷”,而已在网络社交媒体中成为网红文物。

(编辑:月儿)


近200件文物精品揭秘战国“第八雄”古中山国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