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昊苑村:只因葡萄酒,变身“国际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王建宏 曹元龙 张文攀 刘梦2021-09-2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一个村就有17家葡萄酒庄,这在中国不多见。清晨,黛色贺兰山下的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逐渐热闹起来,历经冬埋、春展、夏长,1.5万亩酿酒葡萄迎来秋收压榨。“咔嚓咔

宁夏银川昊苑村:只因葡萄酒,变身“国际村”

一个村就有17家葡萄酒庄,这在中国不多见。

  清晨,黛色贺兰山下的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逐渐热闹起来,历经冬埋、春展、夏长,1.5万亩酿酒葡萄迎来秋收压榨。

  “咔嚓咔嚓!”伴着晨露,果农们手持剪刀,将一串串深紫色的葡萄剪下,放进红色的塑料筐。

  “又是一个好年份。”乔静是昊苑村村民,早年曾在深圳打工。随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声名鹊起,乔静回到村里,形象和口才都不错的她,从2016年起在志辉源石酒庄担任起解说员。

  “好酒是种出来的。为了保证葡萄品质,必须限制产量,一亩地控制在400公斤以内,酿成葡萄酒可以卖到四五万元。”乔静说,全村酒庄可年产葡萄酒6000吨,年收益达5200万元,这些葡萄酒斩获了很多国际国内大奖。

宁夏银川昊苑村:只因葡萄酒,变身“国际村”

  村民常艳流转了30亩土地种植葡萄,还注册了自己的红酒商标,将自家的葡萄加工成瓶装红酒。年收入由原来的1万元增加到10万元。

  葡萄酒是世界语言。自从村里开始发展葡萄酒产业,就有很多外国人来,有考察交流、观光旅游的,也有来参加酿酒师大赛的,一住就是挺长时间。一开始,村民还觉得新奇,后来就习以为常了。

  “我们曾聘请‘法国国立酿酒师’巴蒂克·索伊做酿酒师,”志辉源石酒庄庄主袁园说:“但我们希望葡萄酒既要有国际范儿还要有中国风,贺兰山下的葡萄酒,一定要有宁夏的风土、中国的味道。”

  前几年,葡萄酒让村民鼓起了钱袋子,圆了小康梦。如今,这个“紫色梦想”还成了贺兰山下乡村振兴的“主引擎”。

  在昊苑村,葡萄产业早已不是单纯的种植业,而是“接二连三”,依托加工业,与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紧密相连。当前,集葡萄酒品鉴、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六位一体”的宁夏民宿发展品牌——望山民宿村正在形成,带动周边5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依山而居,品葡萄美酒、听山风呼啸、看灿烂星河,这种独特体验,吸引了很多慕名前来的游客。目前,红柳湾山庄、西村海棠等10余家民宿,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

宁夏银川昊苑村:只因葡萄酒,变身“国际村”

  “因为葡萄酒,昊苑村也越来越国际化。2020年,宁夏葡萄酒出口增长了四成多,有不少就是我们村的。”昊苑村村支书曹东旭告诉记者,“村子越来越美,好几波老外来参观,都要跟我们谈合作,希望在村里建民宿。”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8日 12版)

(编辑:映雪)




宁夏银川昊苑村:只因葡萄酒,变身“国际村”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