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广西石围古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 曹莹璐
整理:清华大学学生 李若然 徐嘉欣
---------------
我叫曹莹璐,一个从小生长在广西的汉族人。2017年,我来到广西河池市罗城县石围古村,从事旅游开发工作,开始在这片热土上耕耘。
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而石围古村是保留完整的民族村落。石围古村的大门仿古而建,飞檐翘角,与远方峻峭的石山遥相呼应。慢节奏的时光浸润着仫佬族的古朴文化,我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份独特的惊艳。
我常与石围村民坐在一起,听他们讲古老的故事,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祭祀是仫佬族最重要的一件事,他们信仰“白马娘娘”,传说她骑着白马从天而降,斩除野兽,保佑人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为了求她长久保佑,就在每年的依饭节用猪和牛祭祀。但是当时食物匮乏,真正的猪和牛都是贵重的财产,只能用红薯和芋头来代替,便有了“红薯猪”和“芋头牛”的故事。
我觉得,这些传统的活动能凝聚人们的思想,让大家用积极的态度生活,对于文化传承有正面意义。
前几年,我着手开展古村落的修缮和维护工作。遗憾的是,修缮古建筑的手艺濒临失传——以前的老师傅大多已过世,年轻人对这门手艺缺少兴趣。甚至一些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觉得是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也让我意识到,传播信息、开阔视野,比资金、时间的投入更加重要和紧迫。
我开始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调研团,并不断推进古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尽己所能,向那些年轻人讲述这里的故事,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将更多信息带到大山之外,让世界倾听仫佬族的声音。我一直觉得,民族文化的传承,缺的从来不是白纸黑字的简单记录,而是大家对其价值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接受。
这两年,旅游业面临寒冬,现实纵然无奈,但回想起来,我为自己的满腔热血感到欣慰,我仍未停止脚步。我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仫佬族,开始探索这段故事……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在罗城,仫佬族群众用传统地煤炉取暖。地炉制作简单:堂屋内挖个坑,在坑内砌好炉子,炉子旁边放一个水坛,除了炉门和坛口,其他地方都用泥填平;水坛中的热水不仅可以架锅做饭,冬天还可以取暖。蒙蒙细雨在微风中轻轻飘落,我一次次燃起地煤炉,与村民、全国各地的旅行者,在西南群山的小村庄里分享着同一个屋檐下的温暖。
仫佬族有一段祝酒词:“罗城罗城,心想事成。”我相信,这段民族文化传承之路,一定心想事成。
(编辑: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