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使用最广泛的交通运输方式。近年来,我国国家公路网实现快速发展,总体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为推进国家公路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国家公路网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在12日举行的专题发布会详解规划要点。
新增约6万公里 更好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四个国家级干线公路规划,其中2013年出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0万公里。
“本次规划与2013版规划相比,规划总规模增加了约6万公里。”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副司长周小棋表示,国家高速公路净增里程约2.6万公里,增设12条都市圈环线、11条并行线和58条联络线,调整6条既有规划路线走向;普通国道净增里程约3.4万公里,增设101条联络线,调整41条既有规划路线走向。
作为最重要、最基础、覆盖最广泛的交通方式,公路对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周小棋介绍,规划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区域间、城市群间国家高速公路通道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区域间、城市群间“多通道联系”,交通繁忙、城镇密集、人口集中地区“重要通道多路线”,空间联系更加高效。
中铁大桥局建设的南(广州南沙)中(中山)高速公路洪奇门特大桥主桥开始架设钢箱梁(6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在服务新型城镇化战略方面,周小棋说,规划将增强城市群国家公路网络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增设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实现全国市地级行政中心和城区人口10万以上市县的县级行政中心30分钟上国家高速公路、所有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普通国道。
周小棋表示,规划将实现国家公路全面连接陆路边境口岸,显著提升六大经济走廊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实现国家公路对亚洲公路网境内路段全面覆盖,与东北亚、中亚、南亚等形成多条便捷的公路国际运输大通道。“‘硬联通’基础更加牢固,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有力,为构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提供了坚强保障。”
深度融合发展 打造更智能、更绿色的国家公路网
推动国家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这是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的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松波介绍,规划将推动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线位统筹,开展重要的江河、海湾跨越通道以及城市密集区的公路与铁路、轨道交通共用通道的规划建设,加强国家公路对铁路场站、机场、港口等枢纽节点的衔接,扩大铁路、水运、民航运输服务范围,并加强国家公路与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统筹和协同管理,减少公路对城市的分隔和干扰。
在强化国家公路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王松波表示,将注重与沿线旅游业、制造业、物流业、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丰富拓展国家公路服务区、沿线配套设施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区品质,并注重与公路沿线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等融合设计,强化国家公路文化、旅游、休闲等服务功能。
6月30日,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正式通车,成为我国建成的第三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交通要道。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创新智能和绿色低碳是国家公路网发展的重要原则和目标。此次发布的规划将通过推动国家公路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转型,强化数据动态采集、更新、共享等方式让公路“更智能”;通过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水环境和噪声污染防治等措施让公路“更绿色”。
打通省际瓶颈路段 多措并举保障规划实施
在谈到国家公路的省际瓶颈问题时,王松波说,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国家公路省际瓶颈路段建设的通知》,到2025年,国家公路网既有省际瓶颈路段基本消除;到2035年,国家公路省际瓶颈路段现象得到根本性解决。
“通知中明确,要以位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城市群、都市圈、欠发达地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范围内的省际瓶颈路段建设为重点,持续破除国家公路省际瓶颈制约。”王松波说。
6月9日拍摄的正在建设中的纳晴高速公路牂牁江特大桥(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华社发(邓刚 摄)
未来国家公路网建设任务繁重,此次发布的规划从“加强规划衔接协调”“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完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规划实施管理”四方面明确保障措施。
周小棋表示,要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一体衔接协调,加强与国土空间等相关规划衔接,进一步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节奏,严控地方债务风险。同时,加强规划实施进展和成效监测分析,适时开展规划评估,规范做好规划动态调整或修订工作。
(编辑: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