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对老年人危害极大,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外,还有引起血压升高、脑血管破裂、心肌梗死,甚至导致猝死的风险,特别是有高血压、血管硬化、心脏疾病等的人,因此老年人便秘要格外重视。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指每周排便2次或少于2次,可同时伴有粪便干结、量少和排便艰难、费力等表现。
引起老年人便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精神心理因素
老年人器官功能、心理会随着年龄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无法适应时可能会出现焦虑。一方面,抑郁和紧张与便秘形成有关;另一方面,长期便秘又促使老年人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甚至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形成恶性循环。
2、膳食结构不合理
饮食过于精细和肉食相对较多,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肠道中食物残渣少,对肠黏膜刺激不足,就会导致肠蠕动减弱,形成便秘。脱水导致的便秘是因为身体必须从大便中吸收更多的水,引起大便量减少及大便干结,发生便秘。一些老年人饮水少也是便秘的重要原因。
3、缺乏运动
体力活动有利于肠道移动大便,而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胃肠反射减弱,使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则会引起便秘。
4、药物相关性
常见的药物有抗胆碱能药(抗精神病药、抗帕金森药、抗痉挛药)、阿片类镇痛药物、钙剂、铁剂等。老年人常合并心血管疾病、肿瘤及失眠等慢性疾病,所以,药物也是引起老年人便秘的常见因素。
5、滥用泻药
老年人体质差,虚弱,腹肌和盆腔肌张力减弱,使排便推动力不足,难将粪便排出体外。经常使用泻剂或灌肠的患者在没有这些辅助的情况下,通常丧失肠蠕动功能。便秘导致应用更多的泻药,应用泻药导致更多的便秘,形成恶性循环。
6、合并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器质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增加,特别是结直肠肿瘤。要注意报警征象:包括便血、腹痛、腹部包块、贫血、食欲、排便习惯改变等。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尿毒症等)和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脑卒中、脊髓损伤等)可通过改变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便秘。
便秘了,如何防治呢?
1、行为疗法:养成定时进餐、定时排便的规律性,一般以在晨起活动或餐后胃结肠反射时间排便为宜,依靠条件反射来重建排便习惯,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不看报、不使用手机。
2、饮食调整:膳食中要经常多安排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杂粮、蔬菜和水果,推荐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5g,每日至少饮水1.5L,起床后即时喝一杯温开水常能引发便意,起到刺激排便的作用。对于心、肾疾病患者,需注意监测液体对疾病的影响。
3、适当运动:老年人的锻炼应量力而行,以步行、太极拳等为佳,以便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和促进肠蠕动,提高排便能力。对于因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家人可给其做腹部按摩,由右上腹向左下腹轻轻推按,以促进其肠道蠕动。
4、心理调节:子女应给予长辈多些关怀和照顾,在忙于外出谋生的同时,应该关注自家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适时多回家探望,以减轻其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的不良心理情绪。老年人自身应学会自我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学会缓解生活压力,及时排除不良情绪。
5、药物治疗:积极治疗肠道及全身疾病,避免使用抑制排便反射及肠蠕动的药物。老年人便秘的病因和影响因素复杂,需及时就医,综合评估,个体化治疗。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主任医师杨玲进行科学性把关。
(编辑: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