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中医院组建了全国首家“中医经典病房”。10多年来,各地多家中医院建立了中医经典病房,探索的脚步一直未停下。
中医经典病房有何特点?以中医药为主导,主攻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用中医思维解决问题。
中医经典病房通过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与名老中医经验指导临床,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积极探索运用中医主导的方法和技术,开展各种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的诊治工作。
日前,记者探访了广东省中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三家中医经典病房。
实 践
发挥中医救治急危重症及疑难疾病的能力
“外院1个多月感染难愈,在这里经过中医治疗,5天拔管,真是太惊喜了。”在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中医经典病房,65岁的文叔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家人十分高兴。
去年12月,文叔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休克,立即被送到就近医院的ICU,经过治疗转入了普通病房,但文叔嗓子里总有大量痰液,反复发热。进行了气管切开术,但肺部反复感染,导致急性左心衰、消化道出血。家人十分焦急,2月8日将文叔转到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中医经典病房。
“入院后通过纯中医治疗,痰液迅速减少,精神明显好转。”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颜芳说。
2010年3月,全国首个中医经典病房在广东省中医院开科,主要通过中药方剂辅以针刺、灸法、刺络、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患。
以中医主导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病,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是中医经典病房的诊治特点。各地的中医经典病房,立足医院实际,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路子。
走进四川省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早交班结束后,副主任医师张宏开始忙碌地穿梭在一张张病床之间。“最初建立科室的时候压力很大。”张宏回忆,作为一个新鲜的科室名称,老百姓能不能接受?同行能不能接受?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和声音。试运行期间,科室预计先开放一半床位,但不到一周,一共48张床位全部收满。
从最初收治很多兄弟科室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的患者,如反复发热、耐药菌感染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到逐渐明确自身的主攻病种,几年下来,四川省中医医院明确了中风、肺纤维化、冠心病、肺心病4个方向。
“中医不是慢郎中!”颜芳感叹道,“多年的实践,让我们对中医治疗疑难重症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也并不排斥西医,会运用好西医的现代技术。”从经典病房成立至今,科室共收治了1.4万多例患者,纯中医治疗率达86%,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从一开始的17.6天下降到8.5天。
“很多人认为中医擅长调理,大病、急病、重病不能指望中医治疗,这是一种刻板印象。”四川省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卢云表示,几千年来,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挖掘好中医药这座宝库。
回 归
坚持中医思维,让临床回归经典、经典回归临床
“桂枝汤、麻黄汤……你看,我们用的方子全是经典名方,古人的方子可以说是一个宝贵的临床试验,经过了几千年的人用实践。”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张晓云说。她年已七旬,仍然坚持出门诊,经常来到中医经典病房查房。
在中医经典病房,用经典名方治疗疾病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绵阳市,80多岁的朱大爷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后并发急性心梗,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得到缓解。但术后一年,患者又出现心绞痛,考虑支架内狭窄。绵阳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主任陈武通过对其仔细辨证,运用以附片为主的中医经典名方,结合灸疗等中医外治方法,患者心绞痛症状很快得以控制。
附片属温里药,性味大辛大热,有毒,一般医生很少会选择使用附片。“附片又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温阳逐寒的功效,对于治疗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重症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在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上都要十分谨慎,辨证要准确。”陈武说,回归经典,打破常规治疗思路,往往能获得很好的疗效。
让临床回归经典、经典回归临床,这是一个沉心摸索的过程。
从《易经》《道德经》到《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建科以来,颜芳作为科室负责人带领团队系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他认为,学习经典是培养中医思维的重要方法,是科室发展的基础,中医人要站在东方文化的哲学层面上去理解中医。
在四川省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科室团队至少每月会做一次回顾与分析,对于失败病例和临床疗效不好的情况,都会坐下来再讨论、探讨。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治病必求于本”,强调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找到更好的治疗办法。
在成立经典病房之前,陈武多年主攻心血管专科,他说:“坦率来讲,在过去科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第一时间不会想到中医,但在中医经典病房,要明确运用中医思维去解决问题,以中医作为出发点,这往往能让我们打破一些常规。”
传 承
继承和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思想,完善诊疗方案
在四川省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开展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中风病,起步早、疗效好。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思想在这里得到了传承。
第四届国医大师陈绍宏是中医经典病房的学术带头人,他提出“虚、瘀、痰、火、风”的病机理论,制定了“复元醒脑、逐瘀化痰、泄热熄风”的治法,首创的“中风醒脑液”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在16个省份进行了验证推广。结果显示,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残障程度,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可重复性”是多位医生提到的关键词。中医经典病房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应用于临床中,让名老中医经验“常规化”,提高了疾病治疗的水平和效率。
在一例例患者的救治中,诊疗方案也在不断完善。在该院中医经典病房的走廊间,挂着一幅多年来修改完善的中风病诊疗方案思维导图,从急性加重期、恢复期到后遗症期,如何采用中药、温针、灸法等过程,一目了然。
张宏介绍,在科研方面,科室将近5年时间发表论文173篇,其中核心期刊104篇,SCI收录13篇。
广东省中医院梳理出了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灵活运用经方及全国名老中医经验;绵阳市中医医院建成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工作室1个、四川省中医药流派工作室1个,不断加强中医经验知识及流派学术特点的整理和挖掘……
“中医治疗疑难病、罕见病成功,很多时候以个案的形式存在。中医经典病房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多的疑难、罕见病,通过总结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形成诊疗方案,能够让更多医生运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病。”张宏说。
发 展
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支持,让中医经典病房发挥更大优势
对医生来说,如何根据中医经典基础理论解决问题?一是要有西医的基本功,能够认识疾病;二是要有中医思维,用中医去认识理解疾病,找到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方向。
“整体而言,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是短板。要加强年轻医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提高其在临床中运用经典的能力。”卢云说,科室一直强调要通过跟师学习,学习经典、结合临床,继承名老中医的宝贵诊疗学术经验,逐步提高年轻医生的诊疗水平。
不仅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经典病房的发展还面临其他挑战,需要更多探索和支持。比如,现行医保政策对中医经典病房的影响、多数患者习惯专科化治疗的模式、一些中医院对中医经典病房的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从医保政策来看,由于中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有所不同,根据现行的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如果是纯粹的中医诊断,按照国际疾病诊疗分类标准就可能出现中医病证无法入组、诊疗不能编码的情况,导致该中医诊疗病例不能按照这种支付方式进行结算。”绵阳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张明说。
张明表示,目前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多项针对中医医保支付的倾斜政策,希望政策层面能够给予更多支持。医院也在对中医经典病房科室的绩效考核方面,给予了相应的扶持,使科室人才留得住,确保科室能够正常运行,保障中医经典病房在发展中坚持中医特色与优势。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一直陪伴着中医经典科成长,她告诉记者,在探索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患者的安危,保证风险可控。“随着科室的不断发展,患者对我们的期待也会更高,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我们计划将临床数据收集起来,开展循证规律的研究,未来还需要更多协作单位、联盟单位一同努力。”
■延伸阅读
什么是中医经典病房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经典病房是在中医经典理论与名老中医经验指导下,运用中医主导的方法和技术开展各种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诊疗的临床科室。
根据要求,中医经典病房应立足医院实际,根据科室特点与定位,选择3—5个急危重或疑难疾病作为主攻病种。主攻病种中医参与治疗率应达100%,主攻病种中医为主的治疗率应达90%,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应达到5个以上。
中医经典病房原则上应设置为独立的一级科室,床位数应≥30张。应设置重症监护单元并配置相应的监护抢救设备,重症监护单元病床数应≥4张;或与重症监护科位于同一楼层,重症监护科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核定床位数的1%。应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配备针具、灸具、砭具、火罐、刮痧板、治疗床、恒温箱、通气排气设施等。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4日 19 版)
编辑: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