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以此来形容读书给个人带来的变化。在信息获取更加便捷的当下,读书还是大家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吗?安心读书变得更容易还是更难了?本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001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超四成受访者坦言沉下心读一本书有困难,时间过于碎片化,依赖电子产品导致外界干扰太多是影响阅读的主要原因。
超四成受访者坦言沉下心读一本书有点难
现居长沙的陈小龙工作两年多了,他感觉工作以后的阅读量比在学校的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读完一本书花费的时间更长了,“最大的变化是读书的自主性变差了,以前主要读一些自己喜欢的,现在会更多考虑在工作中是否能用得到”。从事翻译工作的他十分重视阅读,因此时常利用坐地铁的时间看书,但他坦言,“干扰比较多,很容易被打断,效果并不好”。
北京的90后“宝妈”李茜觉得自从有了孩子后,读书几乎成了“奢侈品”,时间基本上都花在了工作和照顾孩子上,很难有空闲去看书,再加上工作对知识更新要求并不高,“阅读就逐渐被抛弃了”。
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表示能沉下心来读一本书,但也有42.6%的受访者表示有点难度,还有2.3%的受访者直言做不到。
沉下心来读一本书为什么难以实现?57.6%的受访者认为是时间过于零散、碎片化,49.8%的受访者觉得是依赖电子产品,外界干扰太多。
“现在短视频、网络社交媒体的吸引力太大了,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就在上面花了很多时间。”就读于安徽某高校的研究生张梦觉得,现在不少人都有“手机依赖症”,离开手机一会儿,就担心错过消息,所以刚看会儿书,就得看下手机,“结果就是效率低下,根本看不进去”。
在济南工作的丁鑫鑫,业余时间大多用来刷网络视频,逛街购物以及到各地的景点打卡。她坦言,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读书已经不再是自己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来源,“网络为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未知的领域,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受访者认为难以沉下心来读书的原因还有:缺少安静的读书环境(49.7%),工作生活节奏快,没有时间(47.2%),习惯过“倍速”生活,缺乏耐心(28.5%),不读书也能获得所需的信息(26.3%)。
阅读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的过程
张梦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在下降,每当想要发表看法的时候,总感觉“词穷”,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张梦发现,网络词汇已经深深融入了日常生活,“通过搜索微信聊天记录,才意识到自己经常把‘绝了’等网络用语挂在嘴边,相关记录有几百条,感到很震惊”。
“如果长时间不读书,我会感到知识恐慌。”陈小龙表示,翻译行业需要持续不断输入,才能保持高水平的输出,而保持输入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他觉得,现在的娱乐方式很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方便快捷,但这种捷径会让人越来越浮躁,心里没底,“因为能够快速了解到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一知半解的,而且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带着走”。
调查显示,对于长期不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受访者首选沟通表达词汇贫乏,获选率为61.4%,其次是缺乏耐心、容易浮躁,比例为56.0%。49.8%的受访者觉得是专注力下降,42.3%的受访者认为是写作能力变差。其他还有:独立思考能力下降(41.6%),知识体系更新变慢(35.0%),共情能力变弱(31.3%),个人气质变差(16.8%)。仅1.7%的受访者认为没什么影响。
为了保持阅读的习惯,陈小龙每个月会抽出一两天的时间到图书馆给自己充充电,“对我来说,阅读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让我能够远离外界事务的干扰,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
调查显示,82.6%的受访者认为保持阅读的习惯重要。交互分析发现,90后受访者认为重要的比例更高,为83.3%。
在丁鑫鑫看来,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认识自我的过程,“与书中人物共情的同时窥见内心深处的自己。”丁鑫鑫觉得保持阅读非常重要,“其实整个社会、某些事件,包括个人都是复杂多面的,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保持思考很有必要,通过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维盲区,全面地认识社会,了解世界。”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24.9%,90后占46.1%,80后占23.2%,70后占5.9%。来自一线城市的比例为33.0%,来自二线城市的占38.9%,三四线城市的占20.8%,县城或城镇的占4.6%,农村的占2.8%。
(编辑:月 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