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山东“五一”假期第一天,群众出游意愿高涨,4月29日全省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57.39万人次,同比增长456.08%,实现门票收入4105.57万元,同比增长765.04%。
央视新闻报道,从预测数据上看,今年“五一”假期会有超过2.4亿人次出游,将恢复到2019年的104%。
当前我国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主要靠扩大内需,旅游的过程就是消费的过程。旅游业表现为“人流”,“人流”的背后是“物流”,包括“行吃住游购娱”各个方面,连接生产生活各个场景,能够发挥提振消费、拉动增长的作用。仅仅山东1天游客就超过了250万人,带来的消费十分可观,这提示我们,增强“内生动力”,旅游业是重要突破口之一。
旅游业蕴藏的消费潜力大。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全球旅游经济增速总体高于全球经济增速,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甚至已经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并保持至今。
“吃”在旅游业中占据重要分量,“民以食为天”,人走到哪儿都得吃饭。先不说鸡鸭鱼肉,游客到北京经常吃全聚德烤鸭,全聚德烤鸭需要的蘸甜面酱的葱白,就是咱们济南章丘的大葱,全聚德烤鸭店在章丘有500亩大葱种植基地;在山东内陆城市的餐饮店,你不但能吃到青岛、烟台的海鲜,还能吃到威海的小面饼和胶东大馒头、寿光的蔬菜,等等。
因此,旅游不但通过私家车、高铁、飞机等实现“人的空间位移”,还促进了货物的“空间位移”。人走到哪里,货物就走到哪,旅游对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宾馆餐饮业、商业具有“一连串”的拉动作用。
因为旅游业贯穿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呈现综合性和复杂性,因此对一个地方的素质考验也是“综合”的。
首先,政府要保持管理和服务的平衡。发展旅游业,现在说的最多是政府部门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型,这种“转型”对旅游业发展很重要。今年五一期间,山东广饶孙子文化园和济南大明湖等地交警现场站岗维持秩序,都受到人们好评。不同的城市,道路指向有差异,游客到异地,对路况指示都不熟悉,出现轻微违章很难避免,因此,这样的措施就比较人性化。
从“管理”向“服务”转型,是增加“服务”,但必要的管理职责不能放弃。游客在游览、就餐、住宿等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纠纷,这时政府部门及时出手十分必要。比如,有的宾馆趁热起价,景区门票和出行票价乱涨,有关部门须尽快出手管理。
其次,优良的民风对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网络时代,“网红城市”不断出现,我们看这些城市之所以出圈,除了优质的旅游资源之外,其实“人是最美丽的风景”。“网红城市”的一个特点是当地政府、食宿企业、市民等,上下互动,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联合体”。今年“五一”,烟台市民自发组车队,免费接全国各地来参加音乐节的游客,“去迷笛?上车,不要钱!”这样的热情让人心暖;还有的山东城市,渴了有送水的,饿了有送包子的,这样的城市谁不喜欢?
让旅游成为“内生动力”重要突破口,需要始终抓住旅游的本质。旅游的本质是休闲,轻松是主调。如今,山东多地在旅游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精细巧”的特点,抓住了疫情后旅游的“风口”。从旅游大省走向旅游强省,拥抱八方游客,永远需要这种“精细巧”和真诚。(周学泽)
(责任编辑: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