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东:“浙江第一区”的能源电力发展思考

  来源:余杭公司全媒体记者 徐梓沐2023-05-0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今天,我们邀请了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总经理王辉东,请他聊聊对“浙江第一区”能源电力发展的思考。

2021年,杭州行政区划调整,给余杭区带来深刻影响。不仅GDP被鄞州区超越,失去“浙江第一区”的位置,经济发展还出现“偏实向虚”征兆,让一些人对余杭经济是否具备抵御风险能力充满担忧。

王辉东:“浙江第一区”的能源电力发展思考

仅仅一年后,余杭就重新夺回“浙江第一区”的位置。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业的双擎驱动,让余杭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供电服务面临什么困难,又该作出什么样的应变,以支持余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天,我们邀请了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总经理王辉东,请他聊聊对“浙江第一区”能源电力发展的思考。

王辉东:“浙江第一区”的能源电力发展思考

一线调研·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

问题一: 余杭区原先是浙江GDP领头羊,行政区划调整后整体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您觉得目前余杭经济有哪些特点,面临哪些机遇,对电网发展有什么影响?从供电服务角度来看,经济发展、企业生产中存在哪些困难,有哪些诉求?

答:行政区划调整后,余杭存在产业结构短板、公共配套不足等问题,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龙头企业发展放缓等因素影响下,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有忧、局部承压”态势。从用电增长看,余杭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最高负荷分别同比增长12.9%和12.8%,增速在杭州各区县中排名前列,可以这样说,余杭经济发展基本面持续向好的态势没有变。当前,余杭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平台经济蓄势、市场信心恢复叠加期,正全力以赴抓龙头、抓投资、抓工业,推动数字经济二次攀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驱动,云城、未来科技城、良渚新城、钱江经济开发区等联动发展,势必需要更高能级的电力保障。从供电服务角度来看,问题困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王辉东:“浙江第一区”的能源电力发展思考

一是局部电网发展与用电需求不匹配。近三年余杭投产变电站8座,新增变电容量194万千伏安,但在年均10%-15%的负荷增长下,部分热点区域电网“卡脖子”现象依然存在,规划电源点落地速度不及用电增长速度,部分先天性、结构性问题仍亟待解决。必须加强长远、系统的考量谋划,通过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聚焦供给侧调结构、需求侧增效率,加快推动源网荷储多元智能互动发展。

二是企业对保供稳价存在担忧。近两年受持续高温以及其他因素影响,迎峰度夏等负荷高峰期电力供需形势较为紧张。余杭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占比高达72%,第二产业则以创新型企业为主,负荷调控涉及面广、难度高。其中,余杭夏季降温负荷约占全社会负荷50%,占用资源非常大,给电力保供带来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售电市场电价波动较大,企业用能成本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出现一定上升,迫切要求以数字引领提供更具价值的能效服务,帮助企业节能降耗。

王辉东:“浙江第一区”的能源电力发展思考

一线调研·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

问题二:针对产业结构、客户群体变化,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在电网发展、供电服务上,余杭应该从哪些方面做相应调整?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什么成效?

答:发展经济离不开抓项目,抓项目离不开优化营商环境。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引领下,之江实验室、超重力实验室、中法航空大学、西站枢纽、阿里全球总部等相继落地余杭,一系列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对供电服务和质量都提出了全新要求。年初,浙江旗帜鲜明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将数字经济和营商环境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杭州提出打赢经济翻身和亚运攻坚“两场硬仗”,余杭提出要打造营商环境品牌升级版。我们全面落实省、市公司营商环境再提升行动部署,坚持供好电、服好务、用好能、守好规,锚定营商环境最优区目标,全力推进办电服务、增值服务、保供服务“三个再提升”。

王辉东:“浙江第一区”的能源电力发展思考

一是办电服务再提升。全面高质量落实“三零”“三省”“三到位”,严格执行业扩报装“十项禁令”,全域实施“水电气网”联办,政企联动推进地下管网智慧监管,实现市政公共服务“一事通办、多事联办”。构建“三办一中心”营商服务体系,保障“开门接电”等承诺兑现至每一位客户,每年预计为企业节省投资超2亿元。

二是增值服务再提升。主动适应市场新格局和客户新需求,推动电力服务向现代能源服务转变,拓展建筑减碳、运维托管等服务领域,助力150余家头部企业、产业园区、数据中心降本增效。率先实施业扩报装、综合能源联合服务,在对接用电需求时,主动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咨询意见与解决方案,目前已与浙大超重力实验室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三是保供服务再提升。坚持不停电是最好的服务,积极推进全自动FA、“电力+量子”开关等部署应用,电缆线路实现自动化全覆盖,全域户均停电时长降至13分钟内,科创走廊核心圈“六个9”高可靠性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政企协同出台错避峰用电等保供支持政策,推动可靠性管理向用户侧延伸,实体化运作负荷管理中心,扎实开展空调负荷“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实用实效水平。

王辉东:“浙江第一区”的能源电力发展思考

问题三:余杭区立足打造浙江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和科技创新的高地。请您谈谈对数字化的理解,并介绍下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在推动电网数字化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实现数字经济与电网数字化融合发展。

答:关于数字化,我个人理解,数字化并没有一个标准定义,更多是指探索或转型的方向,每个行业、企业在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数字化的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面对全社会的海量资源,我们只有通过数字化,才能打破数据、专业、管理和组织壁垒,将这些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跨时空、全要素的统筹调控。在电网数字化方面,我们围绕电网转型与经济发展深度结合这篇大文章,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不断增强电网弹性韧性柔性,助力经济平稳高质量运行。面对新挑战新要求,我们也有一些机遇和优势。

王辉东:“浙江第一区”的能源电力发展思考

首先,上级对我们寄予殷切期望。省公司要求我们要数字引领创新深化,要向“聚”进军、以“用”提效、往“融”发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大突破大提升。今年2月,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与余杭区政府会谈时,提出了要在余杭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跑出项目推进加速度、奔赴绿色能源新蓝海,在光伏储能技术和数字化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合作。

其次,我们站在余杭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余杭作为全省创新高地,正全力加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区域内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平台众多,数字经济、RPA、无人机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跨界融合成为新常态,也为我们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深厚土壤和经验参考。

王辉东:“浙江第一区”的能源电力发展思考

最后,我们在数字化场景打造中也积累了一些基层创新经验。我们成立了融合创新余杭分中心,聚集内外优质资源攻坚重点项目,围绕负荷调节、能效提升等深入探索,形成了“零碳园区”等示范成果。以未来研创园鸿雁园区为例,通过光储协同、空调、灯光等动态调节,实现源网荷储平衡发展,全年综合节能率超过10%。立足新起点,迈向新未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深化数字技术与电网技术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化打通行业间壁垒,形成共促发展的最大合力。在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上,加快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加速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等项目落地,深入推进无感负荷控制,试点打造未来科技城虚拟电厂,广泛汇集空调、柴发等可控资源,更好适应微电网、电动汽车等发展需要。在提高社会综合能效上,坚持能效是第一能源,以能源大数据中心市县一体运作为契机,迭代升级余杭云碳平台,打造“绿色工厂”“零碳建筑”等典型场景,深化多维度用能分析和动态管控,推动能源数据“技术服务”向“价值创造”转变。在推动管理现代化上,找准基层创新赛道,围绕政府治理、社会需求等重点领域创新实践,发挥无人机共享巡视、光伏效能评估等电力数智产品的最大作用,更好助力政府能耗治理和企业协同融合发展。

王辉东:“浙江第一区”的能源电力发展思考

一线调研·浙江县域高质量发展

问题四:我们一直提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以可靠电力服务共同富裕。请结合余杭地域特色、乡村发展现状,谈谈服务乡村振兴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的特色做法,以及在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径上的思考和探索。

答:余杭立足区位和资源禀赋,正全力构建“两廊一轴”空间发展新格局,即城西科创大走廊、良诸文化大走廊和千年发展轴,既有科创发展热土,也有文化传承阵地,更有绿色生态乡村。全域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从未来科技城到西部乡镇,从科创高地到美丽乡村,必须最大限度推动城乡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在这过程中,电力需要全面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我们以服务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电力同质化服务作为共同富裕的“助推器”,电力驻村书记作为乡村服务的“试验田”,围绕电助共富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比如,今年我们精心选派了一名供电所支部书记担任港南村电力驻村副书记,协调电力基础设施补强、光伏和充电桩建设需求等,切实提升“乡村振兴 电力先行”服务质效。在助力乡村用电均等化方面,加快配变增容布点等农网基础设施改造和绿色转型,高标准建成10个新时代电气化村,首创百丈低碳乡镇全域能源托管,打造径山未来乡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由点及面推动西部乡镇从用上电向用好电、用绿色电加速转变。在助力乡村服务便利化方面,围绕乡村综合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构建“供电所+电力驿站+表后服务”新时代乡村电力服务模式,完成5座电力驿站建设,表后延伸服务覆盖全域乡村,在政府主导下升级打造水电联合服务,打通电力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水电运维不出村”。在助力乡村产业多样化方面,我们以电力赋能打造文创文旅新高地为切入点,以服务余杭特色民宿为着力点,积极推广低碳入住与电能替代,建成100个远“杭”无忧民宿充电桩,保障绿色旅游出行需求,带动乡村民宿经济增长,助力余杭的世界遗产、绿水青山、美丽乡村成为说走就走的旅游目的地、触手可及的“诗与远方”。

(全媒体记者 徐梓沐)

(责任编辑:靳朴)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