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宁宁说,在这个圈子里,祖传的《鲁班经》是木匠们的法宝
记者 朱仙娉 史欣欣
" 这一顶叫娟人花轿,这是翘角花轿,这个叫和合二仙花轿……"在济宁市高新区王因镇苗营村104国道边的一间库房里,苗宁宁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着他所做的这些传统花轿,它们的样式、工序、用途、用法,苗宁宁说起来如数家珍。作为传统花轿制作手艺人,今年已经是苗宁宁与传统花轿结缘的第18个年头,从他手中做出的传统花轿已有2668顶,这些传统花轿多用于婚庆和旅游景点的传统项目,重现了传统的婚礼习俗,令即将消逝的婚俗文化得以延续。
花轿上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造型更具传统味道
跟着爷爷学徒,十九岁出道
苗宁宁出生于制作传统花轿的匠人世家,祖上苗为章是清代工部司匠,传到苗宁宁已经是第七代。"小时候家里穷,靠祖父做木匠维持生计,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上学的时候就开始上手帮忙了。"苗宁宁告诉记者,小学到初中8年的时间里,每天放学后都跟祖父学习传统花轿制作。初中毕业后,他跟祖父一起制作传统花轿成立抬轿班子和传统花轿制作作坊。
苗宁宁正在加工木料
2006年6月,苗宁宁跟随祖父学习制轿工艺。在刻苦学习传统花轿制作技艺的过程中,他逐渐了解了中国传统制轿的悠久历史并被其深深吸引。
经过数年的努力学习,苗宁宁完全掌握了祖父这一脉的制作工。他在花轿制作的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使几近消失的花轿婚俗文化,被周围百姓逐渐接受普及。
苗宁宁对他制作的第一顶花轿记忆犹新,那是为同村的一对新人赶婚期"扎"的一顶花轿。"那一年,我19岁,村里一对新人结婚,他们想让我扎一顶轿子,因为赶婚期,我四天几乎没合眼。"苗宁宁说,那是他以木匠身份接的第一个活,完成了那一单,他也算是正式"出道"了。
库房里存放的花轿
百道工序"扎"出传统花轿,喜欢这种"穿越"的感觉
" 古代老百姓坐的叫做轿子,皇上坐的叫'撵',就像这种,需要12人或者16人抬。"苗宁宁指着库房里一个可以并排坐下两个人的"花轿"说,这种代步工具,放在古代皇家,就叫做"撵"。苗宁宁自豪地告诉记者,苗氏的花轿制作技艺是真真正正从祖辈传承下来的,传到自己这辈,只是在颜色花纹和尺寸上有所改变,传统的制作工序都没有丝毫变化。
苗宁宁说,制作一个花轿有一百多道工序,最简单的也需要大概半个多月的时间,复杂的可能会用上几年。而他正在制作的一顶重达300公斤的花轿,轿顶雕刻铜钱,轿身雕刻百合,雕刻已于去年完工,但是却要静置一年,让木材稳定,以防鎏金后开裂。
他所制作的花轿除了用于景区和婚庆之外,还有一种是一米多高的小型花轿,供主打传统菜品的饭店在上菜时使用。
说起这些花轿和他的抬轿班子,苗宁宁一脸兴奋地说,"抬花轿、穿喜服,这种传统风俗就像穿越了一样,每对经历过的新人都会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
苗宁宁现在自己有一支民俗婚庆队伍。他告诉记者,现在不少有经济实力和文化追求的年轻人喜欢传统的民俗婚礼,因此他的花轿作坊生意十分红火。苗宁宁坦言,他自己也很喜欢这种"穿越"的感觉,希望可以用祖辈传承下来的技艺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
墙壁上挂着苗宁宁制作传统花轿所用的工具,旁边放着一顶做好的花轿
一年卖出500多顶轿子,用祖辈手艺留住正在消逝的花轿婚俗文化
苗宁宁传承祖业,大胆创新,形成独特的花轿艺术风格,庄重,漂亮,大气,国内多个知名景区、影视城都找他定制传统花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苗宁宁的花轿还走出了国门,远销海外。2015年,苗宁宁的花轿制作技艺被录入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宁宁共申请了60余个设计图版权
" 花轿制作首先要严格进行选材,对木材进行水煮烘干,再进行二次挑选,花轿中间要用'鳔胶'来粘黏。"苗宁宁介绍,为了防止制作工艺外传,在制作中还常使用一种破头楔。这种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易入难出,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撑开后,就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宜用在花轿负重的部件上。
苗宁宁说,做轿子是讲究力学原理的,轿杆要承重,轿身要稳定,轿底的木质选择是有讲究的,轿杆打孔的位置也有讲究。单是做传统花轿的工具,苗宁宁就有180多种,他说,即使有人从他那里买了原材料,量好了尺寸,可做出来的轿子却远比他亲手制作的要重许多。
使用自制的传统鳔胶是苗宁宁制作传统花轿的又一"祖传秘方"。苗宁宁说,鳔胶是使用海鱼鳔经过筛选,慢火熬制等复杂程序经过十数个小时才可制作完成的。鳔胶用的时候,要先用温水泡,再重熬,至少要隔水熬上三个小时以上。"冬使稀,夏使稠,春秋两季使将就。"苗宁宁告诉记者,不同的季节熬制鳔胶的方法也不同,而熬鳔用水的量则在于匠人的经验。
苗宁宁在进行传统花轿制作的同时,也进行了改革创新,他设计申请了60余个版权,已获得20余个版权证书,一年能卖掉500多顶花轿。
爷爷辈制作传统花轿是为了养家糊口,而苗宁宁则是通过传承祖辈留下的技艺,使几近消失的花轿婚俗文化又重新回到了老百姓的视野当中。"干这行最需要的就是耐心,我不想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到我这里就失传了。"苗宁宁说,虽然儿子现在才上一年级,但他已经做好了让儿子"接班"的准备,让苗氏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统花轿技艺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