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已经罕现于大众视野的赵本山却不时露面于直播平台为女儿积攒人气,或语出惊人或充当背景墙,为其女儿积攒流量。今年4月19日,本山传媒还新加入了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这背后也就意味着赵本山有意开展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业务,与互联网直播平台达成合作来扩建本山传媒的商业版图。
纵观当下娱乐圈,像赵本山这样的明星艺人跨界玩资本游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不同于以往的是,房地产、餐厅和KTV的掘金热在慢慢褪去,互联网和科技圈成为了明星跨界创业新的落脚点。
他们有的发掘项目,默默做着投资;有的亲自操刀项目,卷入互联网、智能硬件的创业浪潮。例如鹿晗曾以一条“嗨,达令”的微博引发了20万次的评论数量,并直接导致了潮货电商“达令”品牌的诞生,鹿晗也从明星变身为移动电商的新锐领袖。无独有偶,湖南卫视知名主持人汪涵也首次“触电”智能硬件领域,成为未来电视行业的投资人,汪峰做起了耳机担任Fill公司董事长兼产品经理等等,可见当下的艺人已经从刷脸明星走向刷脑、刷钱的“中国合伙人”,“艺而优则商”成为演艺圈新气象。而这也从意味着在互联网打通事物任督二脉的时代背景下,魅力人格、粉丝经济、信任经济正在萌芽抽条。
粉丝经济大行其道,明星跨界投资成热点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明星们成为了一个个的IP资源,可以带动千万乃至亿级的消费市场,于是粉丝经济大行其道,这也引发了明星做创投的热潮,互联网领域的产业尤其是被瞄准。如奥运冠军李小鹏就研发了XVI弄客夜行者无线炫光运动激励耳机,用众筹方式推向市场;而在主持界风生水起的女主持李静不但创办了美妆垂直电商乐峰网,甚至还推出了自有品牌静佳;更有一些明星如Angela baby创立AB Capital进行轻量级的投资,玩起了创投的资本游戏。
明星做创投,主要的优势在于名气、资金和人脉。一方面,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拥有众多的粉丝和强大的影响力,明星效应下的粉丝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品牌被放大和关注的程度要远远大于一般的营销和宣传。另一方面,明星一般收入高,在资金方面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外部资金,其优质的资源和人脉也是企业看中的地方,对很多初创期的公司来说,这些都可以解渴。
除此之外,中国投资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快速增加,为明星进入投资领域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明星看到了资本市场的威力,资本市场相中了明星的影响力,如今明星们的股权资产正在成为他们财富增长的新引擎。
短期来看,明星创业投资赚钱不会难,但是艺人群体相对不稳定,投资和创业都需要高度的专注和专业,在这一点上明星很难做到,尤其是资本寒冬期,对投资创业以及投后服务的能力要求更高,凑热闹型的明星会被率先挤出泡沫。况且投资基金都有固定的周期,在资本寒冬期投资项目的难度提高、回报周期拉长、回报率降低,如果明星基金表现不够好,下一轮募资的话,难度会大大提高,大量的跟风者也会被挤出。
例如姚明就曾投资巨鲸音乐网,以提供正版音乐的免费试听及下载为主要业务。巨鲸音乐网2006年3月上线,姚明与当时“姚之队”负责人章明基曾共同出资30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但巨鲸音乐网因为模式不被国内接受、过度依赖谷歌中国等因素在2013年4月关闭。
不过成功者还是有不少,在明星参与资本的案例中,赵薇是一个成功的代表。她至今主要完成了三起投资,重庆路桥、唐德影视与阿里影业,后两者斩获颇丰。2011年,赵薇与范冰冰参与了唐德影视的增资扩股,以6折77.64万元认购了117万股,每股仅为2.3元。2017年3月,唐德影视股价为28.32元,赵薇所拥有唐德影视的账面资产超过3000万元。
另外,赵薇和其丈夫黄有龙跟随马云投资布局也分了不少蛋糕。赵薇夫妇最受注目的一次投资在2014年12月20日,黄有龙100%控股的公司Gold Ocean Media斥资31亿港元买入阿里影业9.18%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四个月后,拥有“马云概念股”头衔的阿里影业出现了两天的暴涨,涨幅达到50%,赵薇夫妇仅在这两天便赚得30亿港元,次月,赵薇夫妇减持阿里影业1.22%的股份,套现9.98亿港元。
可见与普通创业者相比,明星自身的资源和品牌效应是他们转型投资的一大优势,而明星作为职业投资人可以将自己作为演员积累的粉丝和流量,与企业分享,与年轻创业者一起研究新模式,带给社会新的价值和影响。
明星抱团创业更普遍,娱商交流进入新层面
明星创业主要分为两大潮流,一个是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在自己从事的领域进行深入挖掘;另一个是凭借信息、资金等优势进行跨界投资。跨界创业挖掘不熟悉的市场似乎风险更大,但有备而来、持之以恒大多仍能取得不错的业绩。当然,明星创业并不能想当然而为,需要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与创业形式进行匹配,而最终创业成果需要靠市场和产品来说话。
首先,明星创业从本行做起再自然不过,如韩寒、郭敬明的写而优则导,无论是《后会无期》还是《小时代》都是在自己写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并用电影这种方式挖掘市场价值。而郑钧的互联网音乐制作APP合音量、胡彦斌的在线音乐教育平台牛班则更为直接,这些大多属于自己专业领域的延伸,他们在业内有着专业级的产品认知和指导能力,因此相对来说驾轻就熟一些。
不过明星个体创业仍需大量资金、承担不小的市场风险,因此这些投资项目大多集中在餐饮、互联网APP、产品研发等轻量级的项目。但随着投资项目的升级、资金量级的提升,甚至身价不菲的明星自己也不能负担其重,抱团创业变成为了一种更普遍的形式。如李冰冰、任泉、黄晓明、章子怡等组建了Star VC用集体投资的方式玩转更大的市场,以求获得更优厚的投资回报。
显然,明星抱团、娱商共建的创业形式会更加稳妥,他们能够凭借资本、信息的聚集优势获得更大的利益,而随着风潮的发酵,娱商交流已然进入了一个新层面。
优势与风险同在,明星跨界需警惕其中陷阱
明星跨界的优势是很清楚的,但风险也同在。对于企业来说,拿了明星投资的产品,终生将会打上明星的烙印。众所周知,明星是有受众群体的,年龄层次、男女比例、消费能力,都是可以清楚计算的,如果只是为了拿投资而拿投资,很可能会进入一个“明星陷阱”。
而对于明星自身来说,明星与资本之间不可野蛮收购,不可盲目投资。否则将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赵薇巨资收购万家文化这笔高调的交易很快被监管层盯上了,上交所向万家文化发出问询函,要赵薇说明收购资金来源,这时万家文化不得不透漏小燕子的家底。
再有,范冰冰名下的爱美神要借力唐德影视上市,一家成立不到一年、注册资本仅300万的公司,摇身一变将溢价逾8亿元。不仅股民议论纷纷,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关注下,交易所也坐不住了,发出关注函要求解释。因此明星跨界投资需要有专业度,需要把控的风险更多。
另外,明星跨界的浪潮,却是当下娱乐市场的一个不良信号,中国的文艺界、娱乐圈本就缺乏匠人精神,以电影产业为例,电影行业需要工业化的推进,所谓工业化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假如那些作品曾经得到观众认可的明星艺人在副业上分出了专注度,可想而知今后的演艺圈将会产生巨大损失。
况且现在为了借助电影市场的大热捞一笔快钱,很多作品都没能被精心打磨就已经在市场上流转,而粉丝效应又让出品方获得了巨额收益,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电影风气。张艺谋曾谈道,“现在在中国,导演的门槛是最低的,什么人都可以做导演。”这句牢骚,除了是对烂片市场的鄙夷之外,还有就是对电影市场资本逐利的无奈。
不过可喜的是,当下影视产业有回归本心的趋势,《人民的名义》的爆火恰好印证了这个事实,因此目前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的电影市场只是一个必经阶段,任何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都会经历一段野蛮生长时期,然后在混乱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一种法则和规律。资本的趋利,让市场很难付出时间与耐心去等待年轻导演成长,而具有粉丝基础和名人效应的明星导演则更容易为电影市场创造新鲜血液。
综上来看,明星与资本之间的博弈,双方需要各自掌握好分寸。资本不能过度消耗明星的知名度与流量;而明星也不能一味妥协资本,否则砸进去也有可能赔本,造成鸡飞蛋打的尴尬局面,而明星如何把握副业和正业之间的平衡也将成为一大考验。
(编辑: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