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书店:以文化情怀为阅读“燃灯”

  来源:光明日报韩寒2017-07-0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在实体书店不断遭遇寒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书店开始尝试24小时经营。
24小时书店:以文化情怀为阅读“燃灯”

天津新华书店荣业大街店重新开业,读者在阅读区内安心读书。本报记者 韩寒摄/光明图片

近日,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所属新华书店创办的24小时营业书店正式运营,成为天津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不久前,在沈阳一幢拥有94年历史的老建筑里,辽宁首家24小时书店开业。在实体书店不断遭遇寒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书店开始尝试24小时经营。

夜读的“灯火”已遍布全国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位于北京市美术馆东街22号的三联韬奋书店,将夜读的标语贴在显要位置。“开展24小时经营后,2014年业绩有了一个跃升,销售同比增长58%,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利润达200万元。此后,每年业绩均有稳步上升,年增长率在15%以上。”三联韬奋书店副总经理王玉介绍。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的尝试,掀起了全国实体书店24小时经营的热潮。2014年,郑州、广州、西安、青岛、合肥、重庆等城市,均迎来当地首个24小时书店。2015年,24小时书店进一步拓展,延伸至南京、杭州、海口、日照、东营等地。在此之前,上海大众书局福州路店于2012年、深圳中心书城24小时书吧于2007年,开始了24小时营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数十家24小时书店。

“我们一直想做这样的尝试。今年6月店面装修完重新开张后,我们正式开始24小时营业。”天津市新华书店荣业大街店总经理刘登忠介绍。这家“新晋”24小时书店位于天津市中心商圈,周边多是写字楼,离景区也不远。

在书店这个行业工作了逾三十年,刘登忠近年来愈发感到实体书店的顾客在流失,一则表现在来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二则表现在读者年龄日益老化。除了给孩子买教辅的人群,基本上看不见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实体书店求变,势在必行。”刘登忠说。

情怀背后面临现实难题

“来采访的媒体,几乎都会问我们同样的问题——赚钱吗?能坚持多久?”刘登忠神色带有几分凝重,“我算了一笔账,加上夜间水、电、人员工资,开店成本比以前翻了一倍,一年需要新增投入50万到60万元。”

然而延长经营时间,并不代表收入翻番。天津新华书店荣业大街店重新开张以来,夜间营收未见明显变化。

据王玉观察,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营业高峰在周末白天,平时晚上九点后,到访的人群开始减少。王玉介绍,三联韬奋书店同方广场店在开业时曾接受政府部门补贴,但现在每月高达22万元的租金成为经营面临的头号难题。

近来不断见诸报端的24小时书店关张新闻,证明刘登忠和王玉的观察并非隐忧。成本高、增收难,是开一家24小时书店“情怀”背后,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今年4月,济南睿丁岛书店暂停营业,负责人徐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书店创办之初就考虑到了客流和销售因素,将书店开在繁华路段的商场内,周围有各种单位、医院、大中学校等。出人意料的是,书店少有人光顾,经营额一直很少。媒体的主动报道让书店红火过一阵,但时间一长,店面收入无法覆盖租金、人员以及图书进货的费用。在经营两年、亏损40万元后,书店只能遗憾关张。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谈及书店的24小时经营之举,认为它更像是一种公益行为,肩负着为阅读“燃灯”的重任,为一座城市读书气质的培养提供一些精神层面的帮助。

“读书毕竟是一件好的事情,能为读者创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空间,是新华书店应该做的事。能坚持多久,我们就坚持多久吧。”刘登忠谈道。

多业态经营或为生存之道

网络时代,受众注意力转移、选择购书的渠道增多,是实体书店生存面临的共性问题。一些书店在经营图书之余尝试引入新的业态,或开发相应文化产品。“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目前正设计装修方案,装修完后营业面积将达到2000平方米,其中包含一层咖啡厅,会经营三联自己的咖啡品牌。近几年,三联开始注重开发自己的文创产品,笔记本、藏书票、书签之类的小物件受到了读书人的欢迎。”王玉介绍。

2016年7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实体书店经营模式创新和转型升级。

“我们不能将实体书店简单视为经营性产业。书店是一个文化场所,是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塑造一个城市的气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意见》提出,要完善规划和土地政策,为实体书店经营预留空间,要加强财税和金融扶持,对实体书店加大补助和支持力度。我认为,书店单纯靠图书经营生存,已难以为继。对于一个城市有标志意义的24小时书店,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让它们坚持办下去。我们有责任,共同保护好城市的文化地标,让它们陪护读者潜心前行,把读书的精神传下去。”魏玉山呼吁。(编辑:映雪)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