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王国师)43年前,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在风沙侵蚀最为严重的榆林毛乌素沙漠安营扎寨,造林治沙。43年过去了,她们不仅让万亩黄沙披上了绿装,还让治沙精神焕发出新的色彩。八一建军节前,我们的记者走进了这支征服了沙漠的女子民兵治沙连。
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营地:"毛乌素是我们拼搏的战场,青春年华献给祖国,艰苦创业建设家乡,我们是英雄的女民兵。"
这首连歌在女子民兵治沙连已经传唱了43年,正在领唱的是第十四任连长席彩娥。席彩娥说,每当感到辛苦、心中彷徨时就带领大家唱连歌、重温老民兵们的治沙故事。
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女子民兵治沙连第十四任连长席彩娥:"唱连歌时想到老民兵那么艰苦的条件都过来了,我们这点算啥,唱完了就没事了。"
席彩娥说,自己生长在补浪河,从小就听说过很多女子治沙连的故事。2013年从部队退役,她放弃了城里工作,来到大漠深处的治沙连,接过"扎根大漠 书写绿意"的接力棒。
上世纪70年代初,补浪河一带风沙腐蚀严重,土地沙化贫瘠,很多人迫于生计远走他乡。54位十七八岁的姑娘肩负着治沙重任挺进沙漠,在风沙最为肆虐的"黑风口"建连扎营,开始了艰苦的造林治沙。
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女子民兵治沙连女民兵郑宏利:"树苗就被一夜之间就被大风沙全部掩埋了,于是她们就用自己的双手把沙子刨开,有的姑娘被埋在沙子里的硬枝戳烂了手掌,也有的姑娘被细沙磨破了手指,钻心的痛。"
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让治沙连的姑娘们退缩,她们在沙梁上栽柳笆墙,用蒿草、麦草埋防沙格,控制沙丘流动,向沙漠要回了土地,曾经人迹罕至的茫茫荒漠,一点点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43年来,先后有14批300多位"铁姑娘"来到治沙连,用青春和热血给毛乌素沙漠添绿。如今的补浪河已形成防风固沙林带33条,绿化沙漠14225亩,被联合国环境专家盛赞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现在,女子民兵治沙连还在营地建起了国防教育基地和干部培训基地,目前已有近万人接受培训和教育,治沙精神正在影响感染着更多的人。
榆林市榆阳区武装部政委张同斌:"老一代女民兵们孕育出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新进取的治沙连精神,如何弘扬好女子民兵治沙连精神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时代精神的需要。"
(编辑: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