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本,这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组合方式,与文本最初结集的样式相较,它是二次重组创造或多次重组创造的结果。像孔子的《论语选本》、孟子的《孟子选本》以及现当代一些作家的选本等,究其原因,大概都是因为特殊的需要、作者本人的特别思考以及出版者的特殊考虑安排等等积极因素左右下,灵感突发而编就的。很显然,选本既然是选本,那就已经超越了最初版本的原初意义,而具有了特殊艺术韵味的再次凝聚。因为篇目的组合不同,排列顺序迥异,整体韵味也就一定大不一样了。张庆和的名家散文自选集《漂泊的心灵》是出版人李声笑、总策划李继勇等先生从华语文学100年广阔审美背景下全景回望与梳理、分三辑70位散文名家集中展示的突出成果之一,其创造的内在精准、更本真厚重耐读的意蕴就更表露了这种美学根本特征。尽管文本中加了一些新的,但数量不多,所以我们定位在重新组装出版是合理的学术判定。看来主要因为出版人李声笑、总策划李继勇等先生从华语文学100年广阔审美背景下的全景回望与梳理的集中展示导致的。相比而言,我们觉得对名家的特殊特定约稿更起了关键的前推作用,可见张庆和先生的散文影响力是很大的,其散文著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资源。
作为优秀的散文一定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仅仅停留于一般的寡淡陈述,一定具备丰富“外要比德,内含畅神”的审美特征的;也就是说,当万物进入优秀散文家的艺术审美视野时,它们已成了散文家表情达意的工具,它们固有一般物的属性以及物的一般关系已经丧失,已演变为别种样式,承载了新的艺术转换。深入阅读《漂泊的心灵》和深层次地辩证,我们觉得自选之后的张庆和先生的散文更多集中了“比德”、“畅神”以及外物审美关系的深度再调整,而且这种“调整”大多是非单向的,是多向而且稠密的,这是给于了读者最大的审美感受:“月亮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登攀者,她没有因为对它的种种赞美和感叹而沾沾自喜,而止步不前。月亮继续上升。月亮开始以她银色的光芒涂抹坝上之万物、装饰物中之灵魂了”“月如鼓,振聋发聩;月如号,邀群呼众;月如花,芬芳四溢;月如醇,令人陶醉……”(2—3页)。其实,作为一般物的月亮,其自然属性我们是很清楚的,它无声无息并不具备更多的附会意蕴,但到了张庆和先生笔下,却转换成了“不知疲倦的登攀者”,“没有因为对它的种种赞美和感叹而沾沾自喜,而止步不前”,而且“月如鼓,振聋发聩;月如号,邀群呼众;月如花,芬芳四溢;月如醇,令人陶醉……”由此读者不仅想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月光如牛奶,如歌声,但也仅此而已,与张庆和先生的演绎创造相对而言,显得有些狭窄了,可见对万物的艺术审美创造是没有止境的,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再看白桦林,“白桦林的栖息地是有选择的,它必须在海拔八百米以上地域才能生长。白桦能在这里成林,足以说明它的脚步已经踏上了一种高度,无论它是怎样才攀爬上这高度的。”“占据了高度者,总是希望能够被仰视”,这里用了贬义的“攀爬”二字,与张庆和的“酸枣树”、茅盾的“白杨树”、陶铸的“松树”的正能量恰恰相反!“反正它轻浮浅薄,风中骚首弄姿,飘飘然张扬自己的那副作派和伪君子模样……只觉得白桦林未免也太世俗了些,太小家子气了些”“也许,正是由于我对这陌生的白桦林过于奢望了吧,所以才如此地遭遇了它的冷漠和无礼”“面对狂妄傲气的白桦林”“白桦林是一道栅栏,它上遮天,它下蔽地。停步这里,生命就会被它禁锢,自由就会被它扼杀”(8—10页)。而其实,自然状态下的白桦林只是自然生长,是不可能具备这些“不白之冤”的,这就是作家的艺术审美创造,而优秀散文离了特定的有意“比德”“畅神”,也是不可能完成艺术实现的!
外物“在文艺创作领域,人们主要是从‘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它们,表现它们。……自然物的美丑,不是决定于它自身的价值,而是按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来评定。这种以自然物的自然属性比附人的德行的观点,虽然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自然美,但它却标志着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已与实用感相分离,而转为道德情操的满足,表现了审美意识的进步。《诗经》以鸟兽草木比兴,作为抒发情意的借用物。《离骚》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说明‘比德’观念对于艺术创作具有广泛的影响……”“与‘比德’不同,‘畅神’强调的是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使精神为之一畅。它所尊重的,已不是外加给自然物的道德伦理价值,而是它自身的足以令人舒畅怡悦的审美价值。”(见《美学概论》221—222页,李戎主编,齐鲁书社1992年2月第1版,1997年8月第3次印刷)比如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谢赫的“气韵生动”,宗炳的“山水质有而趋灵”,王维的“山之秀丽”、“树之精神”,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等皆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有机交融,所谓“情来神会”、“心会神融”、“神机凑会”指的就是这种艺术境界。艺术美对于自然美的创造并不是机械地简单地相加,而是积极地能动地有意调整,是主体对万物“心灵化”(黑格尔语)导致的,单靠对自然的被动描绘,并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生命。像如此这般的“比德”“畅神”在《漂泊的心灵》中比比皆是:“太阳踏上了云层的顶端,把瀑布般的光芒倾尽泄下。”“太阳继续上升,像一个悬浮的红气球。它扯着一道道五彩霞云,宛如一条条迎宾的彩带,于半空挥舞;刹那间又突掷草原,蒙太奇般绽放成一簇簇婀娜的舞姿。”“从草原升起的太阳可是那个亘古走来的大英雄吗!是谁,为什么要把它熔铸成金质的勋章,如此煊赫地缀在了蓝天的胸脯上!”(7页)。 “这里的人们认认真真地种植楼房所以楼房都生长得很高很大很茁壮。它昼间和白云缠绵它夜里和星星攀谈一个个美丽的梦就在这温馨的楼房里孵化繁衍。繁衍成歌唱的鸟繁衍成翱翔的鹰繁衍成一个个现实的理想飞向辽阔和遥远……”“善良的棕榈树”“那拄着拐杖的老树嫉妒吗?”(12页)“山是硬件,水是软件,丰厚的文化是它的内存。山,诠释宏伟;水,演绎太极。……水无言,山捧出花朵向它致意;水隐忍,山举起绿荫把它颂扬”(74页),“老张家的人走了,那枣树有点不太情愿地便归属到了老李家的门下。”(116页)“在植物界,毛竹真的是一个值得赞美,值得骄傲的家族。它不像峡谷里那些藤藤蔓蔓,喜好攀附高枝儿以炫耀自己的高大威风;也不像那些枝枝杈杈,喜好是是非非地叽叽喳喳。而毛竹,独立正直,向上向善,要求的很少,奉献的很多”(88页),尤其210页的《心灵是一片土地》更是这种艺术转换的高潮,令人目不暇接!
散文集《漂泊的心灵》精准厚重,无论散文榜样的参照、隐含的学术档次,还是信息量、文化含量以及愈来愈浓厚的诸种价值都是难以估量的,挖掘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一定会越来越明显。
2020年1月 于山东莱芜
作者简介:
许庆胜,男,大学本科毕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莱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江北诗词》执行编辑。
已出版学术专著《铁凝小说艺术论》《苗得雨诗文赏艺》、《张庆和文学艺术》《散文小说化的浪漫骑者——巴兰华.散文欣赏与研究》《许庆胜序跋集》;诗集《渗血的裂痕》、《透明的暖雨》,长篇小说《山东好小子》等多部。
(编辑:李月)